「有水頭富,無水頭厝」為本地人介紹水頭的開場白。
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水頭,位於金門的西南,是金門國家公園園區內七個傳統聚落之一。


從清末到民國三十年代之間,住民曾掀起南洋移民的熱潮;僑民在外經商致富後,透過僑匯,在家鄉興建了一座又一座的閩南大厝和洋樓(番仔樓)。


水頭依山而建,從農漁生產時所建之傳統閩南二落大厝,到清末、民初僑匯建構之洋樓群,呈現了不同時期古厝,形成獨特的地域風格。


水頭的洋樓建築及聚落,在金門的傳統聚落中可說是箇中翹楚。

黃輝煌洋樓---是金門縣民黃輝煌於民國初年至印尼從商致富,匯款返鄉於1931年興建,共花費了一萬三千餘銀元興建〈約現在的3000萬元〉。


此棟洋樓的山頭雕塑著精緻美觀且繁複的紋飾,有對生活祈願屬於中式的龍、鳳、牡丹、蝙蝠等吉祥的圖形外,還有屬於西式的裝飾如:天使、盾牌、大象、葡萄等,充滿了異國的風情。

比較特別的是山頭上方的時鐘,指針指著「12點45分」,據說是:黃輝煌訓勉子孫必須比別人更勤勞,提示子孫〈過午方可食〉之用意。


這是廚房外面的水井和牆壁上送水口


聽說這個送水口連接到屋裡浴室的浴缸,僕人把燒好的熱水由此口送達浴缸。


這座粉紅色系的洋樓的山頭有塊﹝紫雲衍派﹞的堂號,代表著黃氏家族所居。


「得月樓」銃樓


「得月樓」銃樓的介紹


大門


「得月樓」的屋頂露台設有垛口,外觀比例優美,窗楣及銃口各具變化。


「得月樓」與黃輝煌洋樓之間的這座假屋,屬番仔厝類型,有防禦和欺敵之用。


洋樓為三凹壽類型

銃樓與洋樓這兩座建築,見證了金門建築工藝之美和近代治安不靖的史實。


大廳


內廳


二樓的廳堂


娘惹服


從黃輝煌洋樓的二樓可看到成「回」字型的金水國小




精緻美觀的圍籬


「得月樓」四面的牆上有圓形槍孔,屋頂的女兒牆有架槍口,料敵的窗口有鐵欄杆保護。
在樓底設有地道與主屋相通,它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銃樓,也是水頭村的地標建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ochiung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